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、外生殖器及其相关组织
-
外生殖器(外阴)
-
内生殖器(阴道,子宫,输卵管、卵巢)
-
骨盆
-
邻近器官(尿道、膀胱、输尿管、直肠、阑尾)
阴道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,前壁与尿道和膀胱相邻,后壁与直肠贴近
-
阴道上宽下窄,前壁长7-9厘米,后壁长10-12厘米,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窿;
-
阴道穹窿按其位置分为前、后、左、右4部分,其中后穹窿最深,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,为盆腔最低部位(穿刺或引流部位)。
阴道的组织结构
-
阴道壁由粘膜、肌层和纤维组织膜构成,有很多横纹皱襞,故有较大伸展性
-
阴道粘膜呈淡红色,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覆盖,无腺体
-
阴道上端1/3处粘膜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
-
阴道壁富有静脉丛,故局部受损伤易出血或形成血肿
阴道内环境平衡被破坏是阴道炎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
-
正常阴道内有微生物寄居,这些微生物与引导之间形成生态平衡并不致病。
-
阴道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或外源病原体侵入,即可导致炎症发生。免疫力低下、长期应用抗生素、雌孕激素水平变化、外伤
-
等因素都会造成阴道内的乳杆菌(有产生H2O2及其他抗微生物因子抑制或杀灭其他细菌)数量减少从而导致阴道炎。
根据病原体不同,常见的阴道炎症分类有
-
细菌性阴道病:是以阴道乳杆菌减少或消失,阴道加德纳菌等相关微生物增多为特征的临床症侯群
-
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: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。阴道粘膜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。滴虫阴道炎: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常见阴道炎。
真菌性阴道炎(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,VVC)
症状 | 重度瘙痒、烧灼感 |
阴道分泌物 | 白色稠厚、豆渣样 |
阴道PH | <4.5 |
滴虫性阴道炎 (TV)
症状 | 分泌物增多,轻度瘙痒 |
阴道分泌物 | 稀薄脓性、黄绿色、泡沫状 |
阴道PH | 5.2-6.6 |
细菌性阴道病 (BV)
症状 | 分泌物增多、无或轻度瘙痒 |
阴道分泌物 | 灰白色、匀质稀薄、腥臭味 |
阴道PH | >4.5(4.7-5.7) |